北理工在超声控释纳米催化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
供稿、供图:皇冠体育 编辑:田柳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研究团队在掺杂量子点纳米化学研究的已有基础(Adv. Mater. 2015, Nature Nanotech.2018, Chem 2020, Sci. Adv. 2024)上,与清华大学化学系李亚栋院士合作,在新型掺杂量子点合成及癌症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Iron–silver-modified quantum dots act as efficient catalysts in anti-cancer multitherapy through controlled, ultrasound-induced oxidation” 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DOI: 10.1038/s41565-025-01943-y)。该研究构建了一种集化学动力学疗法、声动力学疗法与免疫疗法于一体的铁/银双掺杂量子点纳米平台,实现了对肿瘤的精准可控治疗与转移抑制,为癌症多模式协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纳米催化剂设计思路。皇冠体育测评-2025体育博彩市场趋势及平台推荐 张加涛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乔增莹研究员,米兰比可卡大学 Sergio Brovelli 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科学家们始终致力于探索高效、精准的癌症治疗方法。化学动力学疗法(CDT)与声动力学疗法(SDT)因能利用肿瘤微环境(TME)特性发挥作用而备受关注,但现有技术面临诸多挑战:CDT 依赖的催化剂进入肿瘤后易立即反应,难以精准控制;SDT 的传统声敏剂活性氧(ROS)产生效率低,且肿瘤缺氧微环境进一步限制疗效;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尤其对转移灶效果有限。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因原子利用率高、类酶活性强在生物医学领域崭露头角,其中铁基单原子催化剂在芬顿反应等催化过程中表现优异,但在正常组织中易因过氧化氢(H₂O₂)触发非可控催化,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自然发生的催化反应通常效率较低,无法对肿瘤造成有效杀伤。如何实现催化剂的精准调控、协同多种疗法优势,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关键难题。
图1 设计思路与多种疗法协同抗肿瘤的机理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基于在纳米材料设计与肿瘤微环境调控领域的系列研究基础,提出构建银掺杂硒化锌(ZnSe)量子点,表面修饰原子级分散铁(Fe)并连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响应肽(P1-PEG)的纳米平台(FAQD-1)。该设计通过三大核心机制实现高效癌症治疗:1、超声可控的化学动力学催化:FAQD 表面的原子级分散 FeIII在无超声时保持稳定。在超声作用下,FeIII接受电子还原为 FeII,触发芬顿反应分解肿瘤内高浓度 H₂O₂产生羟基自由基,实现精准 CDT。超声停止后,FeII可再转化为 FeIII,形成可逆价态循环,持续响应超声调控。2、增强的声动力学疗效:银(Ag)掺杂在 ZnSe 中形成中间能级,像 “磁体” 一样束缚激子、抑制非辐射复合,延长激子寿命,显著提升单线态氧(¹O₂)产生效率,增强 SDT 效果。同时,FeIII催化 H₂O₂分解产生氧气(O₂),缓解肿瘤缺氧,为O₂依赖的 SDT 提供充足 “燃料”。3、免疫协同抑制转移:ZnSe 中的硒(Se)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在局部治疗后触发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尤其对远端转移灶(如肺转移)有显著抑制作用。
该研究首次实现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的超声可控价态切换,解决传统催化疗法 “失控” 问题;通过银掺杂与铁催化协同,同步提升 SDT 与 CDT 效率;将局部治疗与全身免疫结合,为攻克肿瘤转移提供新策略,向精准、高效、低毒的癌症治疗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论文详情:Dong Wang, Lei Ji, You Li, Meng Xu, Hao Wang, Sergio Brovelli*, Zeng-Ying Qiao*, Jiatao Zhang* and Yadong Li.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5, DOI: 10.1038/s41565-025-01943-y.
文章链接://doi.org/10.1038/s41565-025-01943-y
附作者简介:
张加涛,皇冠体育测评-2025体育博彩市场趋势及平台推荐 院长,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2022年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组装及其光电新能源、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 Nat. Nanotechnol., Chem. Rev., Sci. Adv., J. Am. Chem. Soc., Chem, Angew. Chem., Adv. Mater.等国际顶级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工作已被他人引用1万六千余次。目前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等职。Science合作期刊Energy Material Advances 期刊执行副主编,Nano Res., PNS: MI, Rare Metals 3个SCI期刊编委。荣获2019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新材料及合成杰出奖、中国材料学术联盟IFAM2018青年科学家奖、2023/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
(审核:王振华)